1、北魏 北魏道武帝(太祖) 北魏開國皇帝(386─409),即拓跋硅。
2、鮮卑族拓跋部人,祖昭成皇帝。
(資料圖)
3、魏先世曾建代國,376年為前秦苻堅(jiān)所滅。
4、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國,同年改國號(hào)為魏,398年建都平城,次年稱帝。
5、三十九歲被弒。
6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明元帝(太宗) 北魏明元帝(409─423),即拓跋嗣,北魏皇帝,道武帝長子。
7、409年十月,道武帝為其子拓跋紹所殺,嗣殺紹,乃即位,年號(hào)永興。
8、即位后十一年,宋篡晉。
9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太武帝(世祖) 北魏太武帝(423─452),即拓跋燾。
10、北魏皇帝,明元帝長子。
11、423年以皇太子嗣位。
12、452年二月為宦官宗愛所殺。
13、滅夏、滅北燕、滅北涼,北方始統(tǒng)一。
14、侵宋臨江而返。
15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文成帝 拓跋睿(高宗)(452-465) 北魏獻(xiàn)文帝 拓跋弘(顯祖)(465-471) 北魏孝文帝(高祖) 北魏孝文帝(471─499),即拓跋宏,亦即元宏,北魏皇帝。
16、即位時(shí)僅五歲,太皇太后馮氏當(dāng)國。
17、太和十四年(公元490年)馮太后死,始親政。
18、親政后,進(jìn)一步推行改革:太和十七年(493年)孝文帝從平城(今山西大同)遷都洛陽;后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,藉以改變鮮卑風(fēng)俗、語言、服飾;此外又鼓勵(lì)鮮卑和漢族通婚;評(píng)定士族門第,加強(qiáng)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(lián)合統(tǒng)治;參照南朝典章制度,制定官制朝儀。
19、孝文帝的改革,對(duì)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(fā)展,起了積極作用。
20、時(shí)宋篡于齊。
21、遷都洛陽。
22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宣武帝 元恪 (499-515)(世宗) 北魏孝明帝 元詡 (515-528)(肅宗) 母胡太后稱制,魏始衰。
23、太后弒帝。
24、爾朱榮舉兵晉陽,立孝莊帝,沈胡后于河。
25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孝莊帝 元子攸 (528-530)(敬宗) 殺爾朱榮。
26、爾朱兆弒帝。
27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長廣王 元曄 (530-531) 北魏節(jié)閔帝 北魏節(jié)閔帝(531─532),即元恭,北魏皇帝,廣陵惠王元羽之子。
28、即位前襲爵廣陵王。
29、531年?duì)栔煺住栔焓缆〉葟U長廣王元曄,立恭以為帝,年號(hào)普泰。
30、532年四月為高歡所廢,后被鴆殺。
31、高歡討爾朱氏,廢帝,立孝武帝。
32、《國史大綱》 北魏廢帝 北魏廢帝(531─532),即元朗。
33、北魏皇帝,章武王元融之子。
34、531年高歡起兵討爾朱氏,十月元朗為帝。
35、532年四月,廢以為安定郡王,十一月被殺。
36、北魏孝武帝 北魏孝武帝(532─535),即元修。
37、北魏皇帝,孝文帝子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。
38、永安三年(530年)封平陽王,532年四月,高歡廢元朗,擁立元修為帝。
39、534年,帝憤高歡專權(quán)而西入長安,投奔宇文泰。
40、十月,高歡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,是為孝靜帝,遷都于鄴,自是魏分東西。
41、閏十二月,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,北魏亡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(duì)大家有所幫助。
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