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
華東理工大學王利民教授
(資料圖片)
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袁愛華老師
為曹楊居民帶來了一堂
兼具實用性、趣味性
生動性的課程:
《盤扣與化學》
什么是“盤扣”?
盤扣也稱為盤紐、紐結或者紐絆。中國傳統(tǒng)盤扣的起源,要追溯到五千多年前。
從先祖“結繩記事”開始,盤扣就被用于記錄捕獲獵物數目。古人“寬衣博帶”,用繩帶打結束衣,能起到系牢、貼體、保暖等效果,盤扣的雛形也從中逐漸形成。
秦代西安兵馬俑的鎧甲上就有了一字扣,南宋的出土文物上也出現(xiàn)了一字扣。上個世紀20年代初,旗袍從宮廷走向大眾,經過民間智慧的沉淀,單一的一字扣發(fā)展為具有多重造型的盤花,如琵琶盤扣、蝴蝶盤扣、菊花盤扣等等。
盤扣的制作工藝與藝術價值被廣泛關注,如今的用途已不僅僅局限在服裝、配飾等用途上,更作為一種精神財富,對內進行傳承、對外進行文化交流。
十二花神系列盤扣作品
一月蘭花
二月梅花
三月桃花
五月石榴
七月荷花
八月桂花
九月菊花
十二月水仙
盤扣和化學有什么關系?
談到盤扣,就不得不談到其面料、染料中涉及的化學知識。
王利民教授從三原色切入,向大家科普盤扣中的化學知識,通過圖片,讓大家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盤扣的“形與色”之美。這些美輪美奐的顏色背后,是染料的神奇魔法。
用王教授的話說——美是統(tǒng)一的,染料的美不僅僅在于它所展現(xiàn)于外的艷麗色澤,也源于內在分子的有序排列,不同屬性的染料,有著其獨有的個性。他進一步總結道:“這是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的統(tǒng)一,外在是由內在決定的?!?/p>
如何區(qū)分布藝品和皮革品的好壞?
王利民教授向居民介紹了染料的化學結構和性質、作用機理,展示了棉用活性染料(直接染料)和滌綸分散染料(分散染料)的分子結構。
通過現(xiàn)場實驗,王利民教授向居民展示了有機顏料和染料在水中溶解度的差異,前者難溶于水,而后者能很好地分散在水中。
隨后,王利民教授拿出了幾種不同材質的布藝品讓居民區(qū)分優(yōu)劣。在互動的過程中,向大家科普了棉纖維、桑蠶絲纖維、聚酰胺纖維(俗稱尼龍)、聚酯纖維(俗稱滌綸)等面料知識,并通過氣味、火燒等方式幫助居民快速辨別。
同時,他拿出了牛皮、羊皮、蛇皮等不同種類的皮革讓居民辨認,通過一看(紋路特質)、二摸(皮質彈性)、三聞(動物氣味)、四滴水(真皮吸水性較強)等方式,立竿見影地區(qū)分真皮和人造皮的不同。
香囊盤扣DIY活動
非物質文化遺產盤扣傳承人袁愛華老師以蛇結香囊為例,通過多倍放大手部投影、慢速操作、語言說明等多種方式,向居民們展示了走針、隱藏線頭、收針等基本手工技法和打結步驟。
教學完畢,袁愛華老師為每位居民分發(fā)盤扣DIY材料包,其中含有中國結、三角香囊、穗子、盤扣繩等。居民們現(xiàn)學現(xiàn)用,沉浸式體驗DIY制作盤扣的魅力與樂趣。
活動最后,一位居民打趣道:“我十歲學種地、十五歲學工,如今六十學編織、將來七十還能學裁衣,有趣有趣……”
化學之美
源于生活,用于生活
生活之美
創(chuàng)造藝術,超越藝術
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