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b九竅塞用于玉入殮,相傳古代人死之后,為保尸體不腐不壞,體內(nèi)灌入水銀,水銀遇玉而凝,固用以玉塞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2、玉塞的出現(xiàn)早自春秋時期,戰(zhàn)國有所發(fā)展,東周墓中有圓柱形塞,填塞死者孔竅,但這些大多是耳、鼻塞。
3、完整成套的玉塞出現(xiàn)于西漢,塞于人體之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肛、陰九竅,稱為九竅塞。
4、用塞隨葬的現(xiàn)象在漢代極為流行,但一般只是用鼻塞、耳塞、口唅和肛塞,女性墓會有兩個長塞,一陰塞、一肛塞。
5、有些王侯墓因用玉覆面或玉衣,已有眼部遮蓋物,就不再另用眼蓋。
6、目前發(fā)現(xiàn)完整的九竅塞較少。
7、擴展資料竅塞的使用旨在使人不泄出精氣,所謂“金玉在九竅,則死人為之不朽”。
8、另外以蟬為琀,比普通的口唅更多了一層意義:借蟬的蛻殼再生,超塵脫俗的清潔高尚及生命的再生與延續(xù),喻生時以蟬蛻自名清高,死后借之羽化成仙。
9、玉質(zhì)均有不同程度的絮斑、黑斑、綹及沁色。
10、玉塞均作不規(guī)則八棱形,一端大,一端略小,表面多有黃褐沁斑,有的已成雞骨白。
11、眼蓋一對,棗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