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有“國民黨戰(zhàn)神”之稱的“立委”參選人羅智強拋出改正課綱的政見,希望推動新中華文化與教育復(fù)興。
據(jù)臺灣中時電子報2日報道,羅智強當(dāng)天在臉書發(fā)文稱,文化是千百年累積而成的底蘊,文言文與歷史都是文化的載體,但為達徹底“去中國化”的目的,民進黨當(dāng)局修改課綱,不只大幅降低文言文比例,更企圖斬斷兩岸的歷史文化聯(lián)結(jié),小學(xué)只教臺灣史而無中國史,高中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,五千年的歷史在教科書中只存斷簡殘篇,甚至連“臺灣主權(quán)未定論”都進入教科書。羅智強認為,民進黨不廢“臺獨黨綱”,再搞一個“臺獨課綱”洗腦下一代,切割完整歷史觀,就是要借現(xiàn)實與歷史的混淆,讓“臺獨”借殼上市。他承諾若進入“立法院”,將推動“新中華文化復(fù)興運動”,要求臺“教育部”修改課綱,“厘清史實、建立正確史觀,絕不容教育成為臺獨的工具”。
臺灣搞“文化臺獨”始于李登輝時期。1995年新的高中課綱發(fā)布,1999年開始實施,稱為“88課綱”,其最大特點是臺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,但仍附屬在中國史之中。與此同時,宣揚臺灣本土意識的《認識臺灣》系列教材也于1997年上路,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臺灣前“教育部長”杜正勝。陳水扁2006年實行新課綱,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分開,臺灣史獨立為第一冊,將1945年以前的“中華民國史”列為中國史,1945年之后的部分列入臺灣史,同時將確立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的《開羅宣言》定位為“新聞公報”,要求將“舊金山和約”與“中日和約”納入教材。這在島內(nèi)引起猛烈抨擊。2009年,所謂“98課綱”開始實施。它對教科書“不當(dāng)用詞”進行修正,如把“光復(fù)”變?yōu)椤皯?zhàn)后”,“中國第一大島是海南”(而不再寫臺灣)等,加速“去中國化”。
蔡英文上臺以來,先后做出“廢止微調(diào)課綱”“去蔣”“去孫”等一系列“臺獨”動作,目的就是為了“去中國化”。2017年,親綠的《自由時報》曝光了“12年國教社會領(lǐng)域課程綱要草案”,聲稱要減少歷史內(nèi)容、略古詳今,將“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”改為“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(luò)”,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,以此去建構(gòu)下一代的史觀?!安莞绊懥饡苯衲?月公布的民調(diào)結(jié)果顯示,40%的民眾認為新課綱“去中國化”情形嚴重。臺灣師范大學(xué)英語系退休教授周中天稱,這導(dǎo)致臺灣青年的國家民族概念變得非常淡薄,“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!”
標簽: